“品效合一”,品牌营销的最终目标
访唐神传播董事长沈刚
“我知道我的广告费有一半浪费了,但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被浪费了”,由著名广告大师约翰沃纳梅克提出的这句广告行业的“哥德巴赫猜想”,在传统媒体时代困扰了不少的广告人和品牌主。随着信息技术和大数据的深度应用,“一切皆可量化”又成了新时代广告人的紧箍咒,一经念起就头疼不已。
世界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曾说“优秀的广告绝不是艺术,它的终极目的是销售。成功的广告应该是使消费者直接关注商品,而非广告本身。”近年来,品牌主开始质疑数字营销,是否真的因为可量化而变得有效,抑或是因更精准而可以节省预算。广告的真正价值,再次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言谈举止间充满书卷气息的唐神传播董事长沈刚,是一位骨子里流淌着豪情与激情的广告创意人,二十余年的广告创业经历,让他深入见证了中国广告市场从传统广告向数字广告的转型与蝶变。在历经品牌广告向效果广告转型的过程中,沈刚总结了一套自己的方法论。
“品、效”越来越融合
数字时代,品牌营销的转化可以更为清晰地进行量化。唐神传播成立二十多年,之前一直是以品牌广告为主,在效果营销越来越被广告主重视的形势下,如何快速转型和保持自己的核心优势?沈刚表示,唐神传播也成立了效果营销团队,效果营销不是互联网的专利,传统媒体虽然是以做品牌传播为主,如果要生存,也存在着转型的问题。
新媒体平台,比如某超级大平台的广告收入,90%左右可能都是效果广告,这和传统广告时代是有很大差别的。沈刚表示,奥格威提出广告是为了销售,但是如何量化销售?这是现在广告人要做的事情,这对传统广告公司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广告公司之前无论是做策略还是做投放,实际上做得更多的是品牌传播,给客户提供媒介数据,工作基本上就完成了,现在则要更多地对销售数据负责。
结合实际工作案例,沈刚分享说,有一个现象可能和大家认知的不一样,都说现在电视广告收视下滑,但是二三四线城市的电视台,白天的电视广告卖货,很多都是供不应求。效果广告不是互联网的专属,装潢、药品、保健等广告在传统电视很有市场,电商的发展,可以使老年人一键下单,或者让子女下单等。广告主要转换思维,不要认为效果广告只有新媒体平台可以实现。
媒体融合发展,传统媒体也可以做效果广告,新媒体也可以做品牌广告。品牌在当下时代做效果广告是对的,但是要想有持久生命力的话,还是要做品牌广告。用更新的形式和消费者沟通、连接。广告公司只要保持原创优质内容的生产能力,深入洞察消费者媒体接触习惯的变化,广告行业还远未到达“夕阳”的阶段,仍然有着很强的生命力。
科技不会淘汰广告行业
现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把广告主的需求输入一个智能设备,它马上可以生成一个基本的图案、视频或者文案,但是它是批量、同质化生产的,是不能让品牌产生独特差异化的。一个品牌要想拥有差异化的竞争,还是要靠人工的筛选和优化,机器只是提高效率,人类则是拔高它的高度。文学艺术永远会存在,有原创能力的广告公司也会一直有存在的价值。
落伍的广告公司,是因为它们没有站在科技革命的最前沿。广告行业在科技革命的浪潮里,即使没有走到最前沿,也是最前沿的应用者,科技不会淘汰掉广告行业,反而是给创意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为客户服务、创造价值、提升品牌力,永远不会过时,这和品牌注重效果营销是不谋而合的,“品效合一”决不是一个伪命题。现在品牌卖产品的渠道和投放广告的平台越来越融合,连接更为紧密。广告公司要研究消费者在哪,以及他们消费渠道的改变。
并非所有的广告营销都可以量化,技术是把双刃剑。广告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永远是可持续的原创优质内容,在客户和消费者接触的最紧密的地方进行布局和研究,掌握制高点。
广告人的思维,要超前一点
唐神二十余年的发展,历经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转变,也见证和参与了传统广告公司到新时代广告公司的转变。十年前,唐神成立新媒体团队,专门做互联网广告。近几年,所有团队不分新旧,全部融合在一起,比如影视制作团队拍专题片、TVC,现在还拍短视频、病毒视频,这种转变很早就自然而然地完成了。
“小步快跑、快速迭代,客户有什么需求,我们就集中所有部门的力量,提供精准、专业化的服务,公司里的每个业务群工作各有侧重,但是完全以客户导向,媒介不分新旧,和创意相融合,每个团队都是卧虎藏龙,各有所长”,沈刚表示,唐神作为一家品牌广告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从创意到线上线下活动,包括全媒体的投放,再到电商一站式解决方案等全案服务。
沈刚透露,唐神招聘了大量优秀年轻的力量加盟,中高层骨干都是“80后”,员工以“85后”“90后”为主。年轻人天马行空往前闯,年龄大一点的保驾护航把握方向,用更稳健的方式融入现在年轻消费者的圈层。“比如B站,一定要有年轻人才行,老员工经验再丰富也玩不来的。”
“作为广告人,我们的思维应该超前一点,比我们的时代快一点”,沈刚表示,随着5G时代来临,解放了每一个人的创意能力,人人都可能成为意见领袖。不过,对于网红营销,沈刚表示要辩证看待,一个人为什么会红起来,其实有很大的偶然性,即使一个团队找到了网红成名的所有套路,也很难再复制一个李佳琦。现在有很多的MCN团队,他们可能力捧的是这个人,但是另一个人却火了,这个时代给每个人都提供了机会,就看你能不能抓到。
【
资源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
内容信息
发布 | 2020-08-29 |
浏览 | 350 次 |
分类 | 精品软文 |
Tags | | |
最新发表
热度:589
百度知道合伙人全面开放 引入4万专业机构提升专业问答能力
热度:659
中国书画大家艺术品牌推广工程——著名书画家戴延平
热度:561
百度知道:已解决用户提问5.5亿,引入4万专业“合伙人”
热度:601
品牌推广,要抓住第一印象
热度:684
“放管服”的在线窗口:4万家政府机构和企业在百度知道“抢答”网友提问
热度:507
怎样做一个聪明的微商
热度:491
2020年亚马逊卖家该如何调整品牌营销战略
热度:441
百度知道引入4万“合伙人”回答网民提问,全面提升专业问答能力
最新加入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