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格医药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
4月20日消息,泰格医药(300347)2017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内容如下:
一、概述
(一)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703.35万元,同比增长43.63%,本期新增子公司捷通泰瑞,并入营业收入5,672.85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0,101.39万元,同比增长114.01%,本期新增子公司捷通泰瑞,并入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649.82万元。
2017年度新增合同金额为242,576.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9%。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未将以签署框架合同为主要形式的医学资料翻译服务和临床试验现场服务等所涉及的框架服务合同统计在内的情况下,公司截至2017年期末累计待执行的合同金额为277,380.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84%。
(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本报告期增长速度较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28.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17%。其中本期BE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8,099.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79%、I-IV等临床、注册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929.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37%。
(2)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本报告期仍保持稳定增长速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601.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其中SM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105.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32%;杭州思默主要提供临床试验中心管理服务的中心管理组织(SMO),是国内最大的SMO公司之一,专注于向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提供临床研究理(CRC)服务。随着客户对CRC服务接受度的提高,2017年度杭州思默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年度在执行项目超过340个,员工超过900人。2017年杭州思默将继续拓展SMO业务和招募业务,完善全国范围内的网点布局,加强人员培训及管理等,力争建成国内最有竞争力的SMO企业,为提升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而服务。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805.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2%;方达医药的BIO和CMC实现营业收入33,520.28万元,较上年同期16.11%;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95.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13%。
(3)主营业务服务毛利率43.85%,较上年同期增长5.66%;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毛利率39.14%,较上年同期增长13.96%;其中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毛利率48.53%,较上年同期增长1.39%。
本报告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13.96%的主要原因:上年同期由于受到行业自查核查的影响和子公司DreamCIS成本率增高的原因导致毛利率下降15.57%。自2016年开始,公司针对新签署项目合同,公司已充分考虑自查核查要求,合理增加该类业务工时报价,2016年前已签署的合同也随项目完工,正逐步减少对该类业务整体毛利率的影响;同时对子公司DreamCIS采取了成本管控和合同报价提升等多种措施,本年度毛利率回升较快。
(4)报告期内,境外业务收入96,537.83万元,占比57.22%,境内业务收入72,165.52万元,占比42.78%;上年同期境外业务收入占比62.66%,境内业务收入占比37.34%,本报告期境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境内BE业务、创新药临床试验业务发展较快。
(二)客户认可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公司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战略,希望为客户带来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客户的认可是检验客户优先战略是否落实的试金石。
本报告期,泰格医药因与华领医药合作的糖尿病项目,在各大全球供应商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启动奖",也是华领医药本次授予其供应商唯一的奖项。GSK分别授予杭州思默相关项目团队和组员的TeamworkDelivery和LeadershipSpirit奖杯,和记黄埔授予相关合作项目SCRC的"杰出个人贡献奖"奖杯。此外,公司还收到了大量来自国内外客户对我们的团队服务质量与效率表示赞许和肯定的感谢信。
截止到2017年末客户数量1,496家,其中国内客户973家、国外客户523家;全球前20大制药商中,其中16家与泰格有合作关系
(三)质量至上,合规经营
质量与合规是CRO企业的生命,公司一直坚持质量至上、永不妥协的理念。本报告期,公司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严格的项目核查,也通过了最苛刻的客户稽查,无论从质量体系、项目运营、信息安全、财务管理等方面,都经受住了考验。
本报告期,公司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获得监管机构和客户的肯定。2017年4月方达医药零缺陷通过第一个大分子生物分析的FDA核查;2017年5月,CMC通过FDA核查和6位客户的稽查;2017年,方达医药助力华海药业(600521)美国首仿药帕罗西汀上市,在国内首批12个一致性评价药品中有2个由方达提供服务:帕罗西汀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泰格捷通检测顺利通过CNAS和CMA现场评审;国家CDE中心对公司翻译指南工作的肯定与感谢。
(四)通过共建/自建中心解决临床瓶颈问题
2017年以来,泰格医药完成了与18家医院的共建,床位数增加近1000张,有效缓解了BE项目临床资源短缺的掣肘。同时成立了BE联盟,力图解决BE项目中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大力推进与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医院进行II-IV期临床中心共建,通过质量系统的植入与项目的引进,培养了一批II-IV期临床研究机构,以期改变过去的业务模式。2017年9月,泰格医药投资(参股)杭州颐柏,拟将其全资子公司康柏医院建设为国内具备较强能力的I期临床研究中心,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该中心即将开展BE试验。
(五)收购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2017年5月12日,公司完成本次非公发行股票工作,捷通泰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泰格医药全资子公司。捷通泰瑞是国内领先专注于医疗器械的CRO公司,其核心服务是为医疗器械(包括IVD)企业的相关产品研发提供所需的临床研究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服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和医疗器械专业人才猎聘服务。本次泰格医药并购捷通泰瑞,将更好地帮助公司提升在医疗器械CRO领域内的行业竞争力,引进优秀管理团队,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业务布局。
(六)业务整合提高运营效率
随着公司大规模并购业务的实施,本年度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架构的调整,促进了业务的整合与发展。将六大医学部整合为两个大部门,精简人员管理,强化项目管理,实现了项目模块化管理,提升了临床项目的工作效率。整合子公司捷通泰瑞、泰格器械部、数据管理和统计团队,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器械项目一体化服务体系。成立海外事业部,利用现有的具有海外背景的管理人才,快速组建海外项目服务团队,满足客户让产品走出国门的需求。以美斯达为基础,整合嘉兴泰格、台湾泰格等资源,并在武汉、广州、成都等地招募人才扩充团队,形成了近400人规模的统计分析业务团队,促进了该业务模块的快速发展。调整韩国子公司DreamCIS的业务结构并派驻了主要管理人员(CFO和CEO),进行全面业务整合,第四季度实现盈利,本报告期净利润-716.1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2,041.76万元。
(七)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2017年,共有1,800余名新员工入职泰格医药,其中包括来自30多所高校的260多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公司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战略,与多所高校签署多种模式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力求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人才供求平衡的良性循环。在人才激励方面,公司始终秉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合适的事选合适的人来做"的原则,给优秀的人才搭建和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通过一系列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PM培养计划、管理者培训计划和国际化人才的招聘与培养计划,培养出了专业技能过硬,勤勉努力并团结协作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政策保留人才,其中包括完善的晋升通道,鼓励人才往技术通道发展;持续的股权激励政策;十年老员工特殊津贴;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等。
本年度公司围绕核心价值观"正直诚信、实事求是、敬业合作、开放包容"开展了一系列企业文化培训。公司价值观与临床试验的无数据造假、无虚假监查报告等核心内容高度一致,公司坚决杜绝不诚信的行为,严格遵守职业行为标准与处事原则。
(八)整合研发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公司紧随政策变动,把握新的契机,努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平台。2017年度,公司已支持举办了10余场研讨会,助推医药研发国际化发展。同时利用自身行业优势,联合业内健康产业资本,携手合作。
2017年5月28日,由泰格医药发起并组织第二期"健康产业投资合作研讨会",十余家优秀的基金公司济济一堂。一年一度的"健康产业投资合作研讨会"中,与泰格医药相关的基金公司都受邀参加,大会期望通过服务与资本结合的模式,发掘和培育更多的本土创新型医药企业,打造医药研发生态圈。同时,公司也将与基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模式。从公司长期战略规划考虑,在发展主营CRO业务的同时,泰格医药也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业务模式。目前公司已投项目的运作和预期收益良好,预计未来3-5年,投资收益将成为公司业绩增厚的新来源。
2017年7月6日至7日,由泰格医药赞助,研发客主办的"中国新药临床开发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InChinaforGlobal",吸引了众多跨国制药公司与国内研发型医药企业的高管与技术人员前来参会。为期两天的高峰论坛,围绕"跨国企业的中国策略"、"早期临床研究"和"创新中国造福世界"三个专题展开了多场交流活动,得到业界积极反响。
2017年9月6日,"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是公司副总经理曹晓春女士等人发起的下设在北京世纪慈善基金会的专项基金,旨在对公众进行新药临床研究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医学及新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成果,提供新药临床研究的各项信息,组织新药临床健康志愿者和受试患者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接受受试者咨询和投诉,从科学和伦理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推动中国新药研发迈步向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规范的医药临床研究服务,在服务能力、业务经验、专业团队、管理体系以及合作网络方面均有显著竞争优势。
1、高素质且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作为临床试验CRO企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公司提供经营服务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自成立以来,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稳定,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跨国制药企业或国内领先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部门,均具有丰富的医药专业知识和药物临床研究经验。截至2017年底公司共有正式员工3,214名,比上年度增长33.7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31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86.96%,其中项目负责人数超过300名。
2、临床研究能力与经验的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临床试验CRO企业,成立迄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业务经验,自身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1)创新药临床研究能力较强:公司正在执行52个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多个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中科院重大科技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广州市科技重大项目等。
(2)能够承担高水平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公司共参与了100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为数不多的能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本土CRO企业之一。
(3)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离岸外包服务水平较高:公司及其子公司美斯达,在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业务领域,能够为欧美大型医药企业提供其医药临床研究的离岸外包服务,属于国内少数有能力参与到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的CRO企业之一。
(4)生物样本分析水平领先:子公司上海方达拥有国内领先的生物样本分析水准,有熟练的专业人员且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可为客户提供最良好的全方位服务。随着生物等效性试验(BE)备案制及一致性评价的开展,拥有高质量生物分析业务的上海方达将会获取更多订单。
(5)临床研究的服务范围和涉及疾病领域广泛:公司的临床研究业务几乎包括了我国GCP中提出的全部临床试验内容,包括伦理委员会递交、研究者选择、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监查、临床试验数据的管理收集,试验的统计学设计分析与报告、试验用药品管理等,完备的服务内容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国内外制药企业的临床研究要求。同时,公司在临床研究所涉及的疾病领域实务经验非常丰富,目前已完成的研究项目覆盖肝炎病、肿瘤、心脑血管、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医学领域。
3、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备,在公司成立初期,就根据GCP和ICH-GCP的规范要求,建立了全面的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并严格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SOP内容细致全面,涵盖了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完全符合我国GCP和ICH-GCP标准,有效地保证了公司技术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报告期,公司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获得监管机构和客户的肯定。2017年4月方达医药零缺陷通过第一个大分子生物分析的FDA核查;2017年5月,CMC通过FDA核查和6位客户的稽查;2017年,方达医药助力华海药业美国首仿药帕罗西汀上市,在国内首批12个一致性评价药品中有2个由方达提供服务:帕罗西汀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泰格捷通检测顺利通过CNAS和CMA现场评审;国家CDE中心对公司翻译指南工作的肯定与感谢。
4、业务合作网络的优势
公司有63个国内服务网点,12个海外办事处,全球34家子公司。其中,国内服务网点覆盖我国大部分的临床研究机构。
公司已与1500多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合作,服务网络能够满足国内外医药客户在全国开展临床研究的需要,特别是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同时也有助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拓展潜在医药客户,为未来业务进一步扩张提供了保证。
5、客户资源的优势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国内客户方面,公司主要为研发创新为主的药厂提供服务,这些合作关系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确保了公司的品牌声誉,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创新药临床试验领域的领先地位。截止到2017年末客户数量1,496家,其中国内客户973家、国外客户523家;全球前20大制药商中,其中16家与公司有合作关系。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发展战略
(一)发展战略"深耕中国、卓越全球,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CRO公司之一,打造"Tigermed"全球品牌。"
(三)2018年经营计划
(1)市场战略:巩固国内市场,扩展亚太区域性临床研究,争取更多全球多中心项目;继续扩大创新药市场份额,抢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市场;大力拓展非临床业务和新兴业务。
(2)质量与合规:不断提升SOP并强化执行,防范质量事故发生;建立内部黑名单制度;做能够促进行业和企业良性发展的事情。
(3)客户战略:建立大客户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创新发展:优化项目管理体系,强化一体化服务能力,缩短合同执行周期;梳理各业务模块合作流程,形成协同优势;构建临床研究新的生态圈,解决瓶颈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营效率。
(5)人才战略:重视一线员工的发展,帮助员工成长;用导师制快速培养优秀人才;建立人才梯队,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6)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创新力、执行力、专业能力
(7)职业发展通道:PM团队培养、管理人员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8)企业文化传承:HR选、用、育、留各个环节对价值观进行考核、通过HRBP体系,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达到上下同欲。
二、风险提示
1、质量控制风险
真实、完整的临床试验数据反映了试验药品真实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药品是否可以获得批准上市的重要依据。而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临床试验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质量控制出问题,就会出现数据不完整、不真实的情况,导致药品评价不客观,使有风险的产品上市或者错杀好产品,都会给申办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使CRO公司的信誉受到较大损害,必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2、CFDA自查核查带来的项目进度缓慢风险因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临床试验自查核查活动的影响,造成项目进度放缓,导致2017年度捷通泰瑞经营业绩下滑。公司预计2018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仍会受自查核查活动的后续影响,公司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项目管理,追赶项目进度,争取将自查核查影响降到可控范围内。
3、商誉减值的风险
2017年度,北医仁智业务类型重点发展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该类业务具有市场空间大、合同报价相对较低特征,公司对该类业务的市场定价、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环节正在完善之中,本报告期实现效益902.52万元,实现业绩承诺56.98%,本报告期已进行商誉减值1,000万元。
2017年度,公司非发行股票,拟使用募投资金6亿元购买捷通泰瑞100%股权,系捷通泰瑞股权转让价款6亿元,由于捷通泰瑞2016年度未完成当年度业绩承诺,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应扣减相应股权转让款0.6亿元,故调整后股权转让金额为5.4亿元。
2017年度,捷通泰瑞从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该类业务因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自查核查活动的影响,本报告期内,该业务进展速度放缓、项目工作量增加、成本增加,项目毛利率下降,实现效益2,102.87万元,实现业绩承诺43.81%,未达到预计效益,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4、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
2017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34%,特别是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达到1.89%。如果这些大客户不能持续提供更多的外包服务,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将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除了建立大客户管理系统,努力提高大客户服务满意度、争取更多的大客户订单外,也建立更强大的商务拓展队伍,大力拓展新客户业务。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涵盖全球领域的商务发展队伍,并加强市场拓展,增加相关的产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客户粘性。
5、政策风险
公司属于医药研发行业,受国内研发政策影响较大。虽然预期将向有利于改善国内研发环境的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政策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业务的发展。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着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全产业服务链、做大做强每一项业务,建立更加良好的口碑。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业务方向,一方面把业务转向重点发展审批环节较少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SMO服务等业务,另一方面大力拓展国内市场,争取更多的国内创新药研发的订单。
6、募投项目风险
上市后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临床试验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和"SMO管理中心"项目已完成了预期的成效。"数据管理中心项目"因市场开拓、基建项目和业务团队建设进度滞后影响收入和效益低于预期,自2015年嘉兴数据管理中心团队和美斯达团队开始进行整合,数据管理中心逐步开始承接境外数据管理业务,本报告期实现效益873.10万元,虽尚未达到预期效益,但较上年同期增长38.37%。
募投项目北医仁智和捷通泰瑞情况。在医药研发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公司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为防止该情况发生,公司通过选拔、培育、留用、激励等措施,吸引保留了一大批临床试验方面的专业人才。针对专业人才紧缺、流动性大等问题,公司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主要培养计划有新员工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培养计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管理人员培养计划等,以此提高公司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技术人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员工队伍的工作技能。通过打造教导型企业,培养教导型人才,将是公司在人才和团队建设上的根本途径。
8、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大规模并购业务的实施,公司已拥有数十家境内外子公司,呈现出鲜明的集团化特征。集团化对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协调统一、加强管控,实现多元化后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运营和管理效能是今后公司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之一。公司将根据集团化发展需求,进一步细分业务板块,在财务、业务方面完善母公司、子公司及三级公司之间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与集团化发展相适应的内部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整体运营健康、安全。公司将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集团公司内部企业价值观一致、企业经营理念和员工观念和谐一致,以健全的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保障集团科学、高效运营。
9、业务能力提升风险随着国内外临床试验需求持续增加,和临床试验难度的提高,外包CRO服务更加普遍,为拥抱更多业务机遇,公司要保持行业领先的创新且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以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国内领先的CRO,公司应具有MRCT和I期经验和能力;做好承接高水平MRCT业务的准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向国际研究水准看齐;拥有优质员工、优良管理和先进系统的。
一、概述
(一)经营情况概述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703.35万元,同比增长43.63%,本期新增子公司捷通泰瑞,并入营业收入5,672.85万元。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30,101.39万元,同比增长114.01%,本期新增子公司捷通泰瑞,并入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为1,649.82万元。
2017年度新增合同金额为242,576.7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5.9%。截至2017年12月31日,在未将以签署框架合同为主要形式的医学资料翻译服务和临床试验现场服务等所涉及的框架服务合同统计在内的情况下,公司截至2017年期末累计待执行的合同金额为277,380.38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8.84%。
(1)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本报告期增长速度较快,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028.7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17%。其中本期BE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为18,099.3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90.79%、I-IV等临床、注册业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3,929.3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5.37%。
(2)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本报告期仍保持稳定增长速度,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2,601.9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其中SMO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105.6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4.32%;杭州思默主要提供临床试验中心管理服务的中心管理组织(SMO),是国内最大的SMO公司之一,专注于向临床试验机构和研究者提供临床研究理(CRC)服务。随着客户对CRC服务接受度的提高,2017年度杭州思默业务持续高速增长,年度在执行项目超过340个,员工超过900人。2017年杭州思默将继续拓展SMO业务和招募业务,完善全国范围内的网点布局,加强人员培训及管理等,力争建成国内最有竞争力的SMO企业,为提升临床研究的质量和效率而服务。
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4,805.22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0.52%;方达医药的BIO和CMC实现营业收入33,520.28万元,较上年同期16.11%;医学影像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795.5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8.13%。
(3)主营业务服务毛利率43.85%,较上年同期增长5.66%;其中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毛利率39.14%,较上年同期增长13.96%;其中临床研究相关咨询服务毛利率48.53%,较上年同期增长1.39%。
本报告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增长13.96%的主要原因:上年同期由于受到行业自查核查的影响和子公司DreamCIS成本率增高的原因导致毛利率下降15.57%。自2016年开始,公司针对新签署项目合同,公司已充分考虑自查核查要求,合理增加该类业务工时报价,2016年前已签署的合同也随项目完工,正逐步减少对该类业务整体毛利率的影响;同时对子公司DreamCIS采取了成本管控和合同报价提升等多种措施,本年度毛利率回升较快。
(4)报告期内,境外业务收入96,537.83万元,占比57.22%,境内业务收入72,165.52万元,占比42.78%;上年同期境外业务收入占比62.66%,境内业务收入占比37.34%,本报告期境内业务收入占比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境内BE业务、创新药临床试验业务发展较快。
(二)客户认可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公司一直坚持"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战略,希望为客户带来高性价比的优质服务,客户的认可是检验客户优先战略是否落实的试金石。
本报告期,泰格医药因与华领医药合作的糖尿病项目,在各大全球供应商中脱颖而出,荣获"最佳启动奖",也是华领医药本次授予其供应商唯一的奖项。GSK分别授予杭州思默相关项目团队和组员的TeamworkDelivery和LeadershipSpirit奖杯,和记黄埔授予相关合作项目SCRC的"杰出个人贡献奖"奖杯。此外,公司还收到了大量来自国内外客户对我们的团队服务质量与效率表示赞许和肯定的感谢信。
截止到2017年末客户数量1,496家,其中国内客户973家、国外客户523家;全球前20大制药商中,其中16家与泰格有合作关系
(三)质量至上,合规经营
质量与合规是CRO企业的生命,公司一直坚持质量至上、永不妥协的理念。本报告期,公司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严格的项目核查,也通过了最苛刻的客户稽查,无论从质量体系、项目运营、信息安全、财务管理等方面,都经受住了考验。
本报告期,公司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获得监管机构和客户的肯定。2017年4月方达医药零缺陷通过第一个大分子生物分析的FDA核查;2017年5月,CMC通过FDA核查和6位客户的稽查;2017年,方达医药助力华海药业(600521)美国首仿药帕罗西汀上市,在国内首批12个一致性评价药品中有2个由方达提供服务:帕罗西汀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泰格捷通检测顺利通过CNAS和CMA现场评审;国家CDE中心对公司翻译指南工作的肯定与感谢。
(四)通过共建/自建中心解决临床瓶颈问题
2017年以来,泰格医药完成了与18家医院的共建,床位数增加近1000张,有效缓解了BE项目临床资源短缺的掣肘。同时成立了BE联盟,力图解决BE项目中的技术与管理难题。大力推进与国内三四线城市的医院进行II-IV期临床中心共建,通过质量系统的植入与项目的引进,培养了一批II-IV期临床研究机构,以期改变过去的业务模式。2017年9月,泰格医药投资(参股)杭州颐柏,拟将其全资子公司康柏医院建设为国内具备较强能力的I期临床研究中心,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该中心即将开展BE试验。
(五)收购促进公司持续发展
2017年5月12日,公司完成本次非公发行股票工作,捷通泰瑞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泰格医药全资子公司。捷通泰瑞是国内领先专注于医疗器械的CRO公司,其核心服务是为医疗器械(包括IVD)企业的相关产品研发提供所需的临床研究外包服务,主要包括医疗器械注册申报服务、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和医疗器械专业人才猎聘服务。本次泰格医药并购捷通泰瑞,将更好地帮助公司提升在医疗器械CRO领域内的行业竞争力,引进优秀管理团队,提高公司整体盈利能力,从而进一步扩大业务布局。
(六)业务整合提高运营效率
随着公司大规模并购业务的实施,本年度公司进行了一系列组织架构的调整,促进了业务的整合与发展。将六大医学部整合为两个大部门,精简人员管理,强化项目管理,实现了项目模块化管理,提升了临床项目的工作效率。整合子公司捷通泰瑞、泰格器械部、数据管理和统计团队,形成了完整的医疗器械项目一体化服务体系。成立海外事业部,利用现有的具有海外背景的管理人才,快速组建海外项目服务团队,满足客户让产品走出国门的需求。以美斯达为基础,整合嘉兴泰格、台湾泰格等资源,并在武汉、广州、成都等地招募人才扩充团队,形成了近400人规模的统计分析业务团队,促进了该业务模块的快速发展。调整韩国子公司DreamCIS的业务结构并派驻了主要管理人员(CFO和CEO),进行全面业务整合,第四季度实现盈利,本报告期净利润-716.15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亏损2,041.76万元。
(七)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
2017年,共有1,800余名新员工入职泰格医药,其中包括来自30多所高校的260多名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公司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战略,与多所高校签署多种模式的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协议,力求在学校和企业之间形成人才供求平衡的良性循环。在人才激励方面,公司始终秉持"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合适的事选合适的人来做"的原则,给优秀的人才搭建和提供职业发展的平台。通过一系列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包括PM培养计划、管理者培训计划和国际化人才的招聘与培养计划,培养出了专业技能过硬,勤勉努力并团结协作的人才队伍。与此同时,通过一系列政策保留人才,其中包括完善的晋升通道,鼓励人才往技术通道发展;持续的股权激励政策;十年老员工特殊津贴;营造优秀的企业文化等。
本年度公司围绕核心价值观"正直诚信、实事求是、敬业合作、开放包容"开展了一系列企业文化培训。公司价值观与临床试验的无数据造假、无虚假监查报告等核心内容高度一致,公司坚决杜绝不诚信的行为,严格遵守职业行为标准与处事原则。
(八)整合研发资源推动行业发展
公司紧随政策变动,把握新的契机,努力为国内外客户提供更多的沟通交流平台。2017年度,公司已支持举办了10余场研讨会,助推医药研发国际化发展。同时利用自身行业优势,联合业内健康产业资本,携手合作。
2017年5月28日,由泰格医药发起并组织第二期"健康产业投资合作研讨会",十余家优秀的基金公司济济一堂。一年一度的"健康产业投资合作研讨会"中,与泰格医药相关的基金公司都受邀参加,大会期望通过服务与资本结合的模式,发掘和培育更多的本土创新型医药企业,打造医药研发生态圈。同时,公司也将与基金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新型合作模式。从公司长期战略规划考虑,在发展主营CRO业务的同时,泰格医药也在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业务模式。目前公司已投项目的运作和预期收益良好,预计未来3-5年,投资收益将成为公司业绩增厚的新来源。
2017年7月6日至7日,由泰格医药赞助,研发客主办的"中国新药临床开发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为"InChinaforGlobal",吸引了众多跨国制药公司与国内研发型医药企业的高管与技术人员前来参会。为期两天的高峰论坛,围绕"跨国企业的中国策略"、"早期临床研究"和"创新中国造福世界"三个专题展开了多场交流活动,得到业界积极反响。
2017年9月6日,"临床研究促进公益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是公司副总经理曹晓春女士等人发起的下设在北京世纪慈善基金会的专项基金,旨在对公众进行新药临床研究方面的科学知识普及,宣传医学及新药领域的快速发展和成果,提供新药临床研究的各项信息,组织新药临床健康志愿者和受试患者线上线下的各种活动,接受受试者咨询和投诉,从科学和伦理方面给予正确的引导,推动中国新药研发迈步向前。
二、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一直致力于为客户提供专业规范的医药临床研究服务,在服务能力、业务经验、专业团队、管理体系以及合作网络方面均有显著竞争优势。
1、高素质且稳定的核心管理团队优势
公司作为临床试验CRO企业,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人才是公司提供经营服务的关键生产要素也是公司核心竞争力。自成立以来,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保持稳定,核心团队成员主要来自于跨国制药企业或国内领先制药企业的药物研发部门,均具有丰富的医药专业知识和药物临床研究经验。截至2017年底公司共有正式员工3,214名,比上年度增长33.70%。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831人,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86.96%,其中项目负责人数超过300名。
2、临床研究能力与经验的优势
公司作为国内较早成立的临床试验CRO企业,成立迄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研究业务经验,自身的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主要表现在:
(1)创新药临床研究能力较强:公司正在执行52个国内创新药临床试验,其中包括多个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以及国家创新基金项目、中科院重大科技项目、浙江省重大科技专项和广州市科技重大项目等。
(2)能够承担高水平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公司共参与了100多项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是为数不多的能承担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本土CRO企业之一。
(3)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离岸外包服务水平较高:公司及其子公司美斯达,在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业务领域,能够为欧美大型医药企业提供其医药临床研究的离岸外包服务,属于国内少数有能力参与到全球医药研发产业链中的CRO企业之一。
(4)生物样本分析水平领先:子公司上海方达拥有国内领先的生物样本分析水准,有熟练的专业人员且配备了最先进的设备,可为客户提供最良好的全方位服务。随着生物等效性试验(BE)备案制及一致性评价的开展,拥有高质量生物分析业务的上海方达将会获取更多订单。
(5)临床研究的服务范围和涉及疾病领域广泛:公司的临床研究业务几乎包括了我国GCP中提出的全部临床试验内容,包括伦理委员会递交、研究者选择、试验方案设计、试验监查、临床试验数据的管理收集,试验的统计学设计分析与报告、试验用药品管理等,完备的服务内容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国内外制药企业的临床研究要求。同时,公司在临床研究所涉及的疾病领域实务经验非常丰富,目前已完成的研究项目覆盖肝炎病、肿瘤、心脑血管、自身免疫疾病等多个医学领域。
3、质量控制优势
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备,在公司成立初期,就根据GCP和ICH-GCP的规范要求,建立了全面的临床试验标准操作规程SOP,并严格贯彻执行。公司制定的SOP内容细致全面,涵盖了临床试验的各个环节,完全符合我国GCP和ICH-GCP标准,有效地保证了公司技术服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本报告期,公司高效优质的服务质量获得监管机构和客户的肯定。2017年4月方达医药零缺陷通过第一个大分子生物分析的FDA核查;2017年5月,CMC通过FDA核查和6位客户的稽查;2017年,方达医药助力华海药业美国首仿药帕罗西汀上市,在国内首批12个一致性评价药品中有2个由方达提供服务:帕罗西汀片、瑞舒伐他汀钙片;泰格捷通检测顺利通过CNAS和CMA现场评审;国家CDE中心对公司翻译指南工作的肯定与感谢。
4、业务合作网络的优势
公司有63个国内服务网点,12个海外办事处,全球34家子公司。其中,国内服务网点覆盖我国大部分的临床研究机构。
公司已与1500多家临床试验机构开展合作,服务网络能够满足国内外医药客户在全国开展临床研究的需要,特别是大型的多中心临床试验;同时也有助于公司在全国范围内拓展潜在医药客户,为未来业务进一步扩张提供了保证。
5、客户资源的优势公司目前主要客户为国内外大中型制药企业,国内客户方面,公司主要为研发创新为主的药厂提供服务,这些合作关系稳定的优质客户资源,确保了公司的品牌声誉,进一步奠定了公司在创新药临床试验领域的领先地位。截止到2017年末客户数量1,496家,其中国内客户973家、国外客户523家;全球前20大制药商中,其中16家与公司有合作关系。
三、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一、未来发展战略
(一)发展战略"深耕中国、卓越全球,建成全球最具影响力的CRO公司之一,打造"Tigermed"全球品牌。"
(三)2018年经营计划
(1)市场战略:巩固国内市场,扩展亚太区域性临床研究,争取更多全球多中心项目;继续扩大创新药市场份额,抢占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市场;大力拓展非临床业务和新兴业务。
(2)质量与合规:不断提升SOP并强化执行,防范质量事故发生;建立内部黑名单制度;做能够促进行业和企业良性发展的事情。
(3)客户战略:建立大客户服务体系,提升客户满意度;建立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风险共担、利益共享。
(4)创新发展:优化项目管理体系,强化一体化服务能力,缩短合同执行周期;梳理各业务模块合作流程,形成协同优势;构建临床研究新的生态圈,解决瓶颈问题;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运营效率。
(5)人才战略:重视一线员工的发展,帮助员工成长;用导师制快速培养优秀人才;建立人才梯队,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6)组织能力建设:提高创新力、执行力、专业能力
(7)职业发展通道:PM团队培养、管理人员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培养、国际化人才的培养
(8)企业文化传承:HR选、用、育、留各个环节对价值观进行考核、通过HRBP体系,上情下达,下情上达,达到上下同欲。
二、风险提示
1、质量控制风险
真实、完整的临床试验数据反映了试验药品真实的疗效和安全性,是药品是否可以获得批准上市的重要依据。而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就是要确保每一个临床试验数据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质量控制出问题,就会出现数据不完整、不真实的情况,导致药品评价不客观,使有风险的产品上市或者错杀好产品,都会给申办方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也使CRO公司的信誉受到较大损害,必将对公司的正常经营造成严重影响,从而直接影响公司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2、CFDA自查核查带来的项目进度缓慢风险因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受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临床试验自查核查活动的影响,造成项目进度放缓,导致2017年度捷通泰瑞经营业绩下滑。公司预计2018年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业务仍会受自查核查活动的后续影响,公司将提高工作效率,加强项目管理,追赶项目进度,争取将自查核查影响降到可控范围内。
3、商誉减值的风险
2017年度,北医仁智业务类型重点发展IV期临床试验技术服务,该类业务具有市场空间大、合同报价相对较低特征,公司对该类业务的市场定价、成本控制、质量控制等环节正在完善之中,本报告期实现效益902.52万元,实现业绩承诺56.98%,本报告期已进行商誉减值1,000万元。
2017年度,公司非发行股票,拟使用募投资金6亿元购买捷通泰瑞100%股权,系捷通泰瑞股权转让价款6亿元,由于捷通泰瑞2016年度未完成当年度业绩承诺,按照股权转让协议约定,应扣减相应股权转让款0.6亿元,故调整后股权转让金额为5.4亿元。
2017年度,捷通泰瑞从事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技术服务,该类业务因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自查核查活动的影响,本报告期内,该业务进展速度放缓、项目工作量增加、成本增加,项目毛利率下降,实现效益2,102.87万元,实现业绩承诺43.81%,未达到预计效益,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4、对大客户的依赖风险
2017年度公司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公司总收入的7.34%,特别是第一大客户收入占比达到1.89%。如果这些大客户不能持续提供更多的外包服务,对公司的经营目标将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公司除了建立大客户管理系统,努力提高大客户服务满意度、争取更多的大客户订单外,也建立更强大的商务拓展队伍,大力拓展新客户业务。目前公司已建立了涵盖全球领域的商务发展队伍,并加强市场拓展,增加相关的产业服务,提高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客户粘性。
5、政策风险
公司属于医药研发行业,受国内研发政策影响较大。虽然预期将向有利于改善国内研发环境的方向发展,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政策不确定性,有可能会影响到公司业务的发展。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着力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建立全产业服务链、做大做强每一项业务,建立更加良好的口碑。同时,根据国内外市场情况,及时调整业务方向,一方面把业务转向重点发展审批环节较少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和统计、SMO服务等业务,另一方面大力拓展国内市场,争取更多的国内创新药研发的订单。
6、募投项目风险
上市后公司积极推进募投项目的建设,"临床试验综合服务平台"项目和"SMO管理中心"项目已完成了预期的成效。"数据管理中心项目"因市场开拓、基建项目和业务团队建设进度滞后影响收入和效益低于预期,自2015年嘉兴数据管理中心团队和美斯达团队开始进行整合,数据管理中心逐步开始承接境外数据管理业务,本报告期实现效益873.10万元,虽尚未达到预期效益,但较上年同期增长38.37%。
募投项目北医仁智和捷通泰瑞情况。在医药研发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公司存在人才流失的风险。为防止该情况发生,公司通过选拔、培育、留用、激励等措施,吸引保留了一大批临床试验方面的专业人才。针对专业人才紧缺、流动性大等问题,公司制定并实施针对性的培养计划,主要培养计划有新员工培养计划、项目负责人培养计划、专业技术人才培养计划、管理人员培养计划等,以此提高公司管理团队的管理能力、技术人才的项目管理能力和员工队伍的工作技能。通过打造教导型企业,培养教导型人才,将是公司在人才和团队建设上的根本途径。
8、业务整合、规模扩大带来的集团化管理风险
随着公司大规模并购业务的实施,公司已拥有数十家境内外子公司,呈现出鲜明的集团化特征。集团化对公司整体运营管理和人才队伍建设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协调统一、加强管控,实现多元化后的协同效应,提高整体运营和管理效能是今后公司发展面临的风险因素之一。公司将根据集团化发展需求,进一步细分业务板块,在财务、业务方面完善母公司、子公司及三级公司之间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起与集团化发展相适应的内部运营机制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整体运营健康、安全。公司将持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集团公司内部企业价值观一致、企业经营理念和员工观念和谐一致,以健全的制度和先进的企业文化保障集团科学、高效运营。
9、业务能力提升风险随着国内外临床试验需求持续增加,和临床试验难度的提高,外包CRO服务更加普遍,为拥抱更多业务机遇,公司要保持行业领先的创新且高水平的业务能力,以便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作为国内领先的CRO,公司应具有MRCT和I期经验和能力;做好承接高水平MRCT业务的准备;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向国际研究水准看齐;拥有优质员工、优良管理和先进系统的。
资源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